党员先锋队 着力打造医疗服务新模式

期次:第1期       查看:134




4月29日,在我院离休职工姚蕙百岁寿辰到来之际,我院副院长徐晓燕带领党员代表看望姚老,送上鲜花、蛋糕、慰问品等,为她祝寿庆生。

马晓伟主任在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多次强调,“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实施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解决县域内90%的农民看病问题”。我院有在职党员200余名,近年来,医院不断探索快速提升区(县)域医院服务水平的新模式,适应百姓就医需求,着重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求突破,不断拓宽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建立起以党员为主导,覆盖全院,以“点”带“面”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以实际行动惠及区域百姓就医。2020年,我院以优异的表现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

夯实医疗技术,严抓医疗质量

一直以来,如何快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心的医疗服务,一直是我院发展过程重点关注的问题。院长陆德川带领全体党员领导班子以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多次召开医院发展专题会议,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探索医院发展方向。

引进设备,吸引人才,成立院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通过技术嫁接,推进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经过近5年时间的探索,目前我院新增了全区首个甲状腺乳腺病区、介入与血管外科,成立有周良辅院士工作站、近10个名医工作室,手术量攀升至17000例次。其中,党员医务工作者争当表率、争做先锋,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医院发展添砖加瓦。我院持续加强卒中、胸痛、创伤中心的建设,致力于打造卒中防治“江都模式”,今年初,我院在重症医学科的基础上新成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不断提升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

医疗质量,尤其是病历质量一直是我院严抓的重点。今年4月以来,我院创新院长查房模式,明确要求,将科室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三日内出院患者及疑难危重患者管理作为院长查房的重中之重,每次查房结果均在每周行政晨会上予以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开展早癌筛查,惠及百姓健

2016年起,我院开始筹备早癌筛查民生工程。2017年成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联体扬州分中心,同年10月,早癌筛查项目在全市首推。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技术支持下,我院党员队伍积极行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扬州”战略,牵头参与“早癌筛查乡村行”公益活动,开展肺癌、前列腺癌等早期癌症筛查,共为2万余居民提供免费肿瘤筛查服务。

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人均治疗费,为国家节约了医保资金。同时,项目团队还通过定期开展大型义诊、送医下乡等活动,在各乡镇加大肿瘤防治方面的宣教,形成涵盖肿瘤预防、诊断、治疗、随访等医疗服务措施的综合治疗立体网络,为百姓拉起了“健康网”。

落实分级诊疗,把优质服务带至基层

“落实分级诊疗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身为党员,更应如此。”我院对外合作办主任褚俊峰表示。在学雷锋纪念日,褚俊峰组织院内呼吸科、内分泌科等7个科室的党员骨干医师组建志愿服务队,来到曹王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我院医疗团队一对一询问病情,现场诊断,针对个体情况提出合理化治疗和健康指导,为基层百姓送来春天的温暖。

这样为百姓送医的义诊活动在我院不在少数,2020年,我院精选专科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50余名专家,为区域内11个社区近700余位居民提供了体检报告的解读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常见病知识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仅如此,2018年起,我院还组建起13个建制镇联络员队伍,与基层医疗单位实时互联互通,建立绿色转诊双向机制,定期开展业务讲座,夯实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能力,为基层百姓就医打开方便之门。

开展院内志愿服务,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您好,请问您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要去哪个科室就诊?”“需要我帮您打印化验单吗?”……我院门诊大厅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热心地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

近年来,我院不断推行志愿服务,鼓励在职党员、共青团员和部分积极群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主要内容为维持就诊维序、文明劝导、公益导诊、挂号咨询、服务特殊患者等。

“在志愿服务中,我深深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患者网上挂号、保持‘一米线’距离,打印报告单,做好导诊工作,这些虽然是小事,但积小善成大爱,医院也就有了温度。”一名门诊志愿者表示。

目前,我院党员志愿服务内容在不断延伸,从服务院内患者到党员义诊、送医下乡等,无论严寒酷暑,党员志愿者们都坚持在每一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百姓健康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于备备